淺淡辛棄疾詞的用典(4-3-1)
改編:呼正林,原作:舞花風的博客
三、辛詞用典之利與弊
先看辛詞用典之利。
㈠ 加大了詞的容量,豐富了詞的內容。
因為典故中已包含了前人創作的思想和形象,所以在詞中用典常可用少量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思想內容,起到以少勝多的作用。我們先看辛詞《滿江紅·倦客新豐》的開頭幾句:“倦客新豐,貂裘敝、征塵滿目。彈短鋏、青蛇三尺,浩歌誰續?”這里連用了三個典故:“倦客新豐”,用唐時馬周典;馬周不得意時,連新豐地方旅店的店主都不理睬他,這里作者以馬周自喻。“貂裘敝、征塵滿目”,用戰國時蘇秦典,蘇秦游說秦王不成,錢花光了,連貂裘都磨破了,只落得滿目征塵;作者是在慨嘆自己的政見不被統治者所采納。“彈短鋏、青蛇三尺,浩歌誰續?”這是用戰國時馮諼客孟嘗君的典,馮諼做孟嘗君的食客,三度彈鋏而歌,埋怨“食無魚”、“出無車”、“無以為家”,孟嘗君一一給予解決。后來,馮諼終于為鞏固孟嘗君在齊國的地位而出了大力。作者用此典目的是說:當時馮諼尚有孟嘗君賞識,現在還有誰賞識馮諼那樣的人嗎?我即便愿意出力,又有誰愿做知人善任的孟嘗君呢?區區二十二個字,表達了極其豐富的內容,一個個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顯現在讀者的面前,有的孤寂獨酌,有的彈鋏而歌,有的破衣弊裘,征塵滿目,他們形象、真切、感人地表現了詩人壯志難酬,訴說無門的苦悶。三個典故,二十二個字,換成直白表達的句子便覺索然無味,而這里的用典加大了詞的厚度,加大了其自身的容量,加強了作品感人的力量,這是典故以少少勝多多的范例。
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2004號